《纳瓦尔宝典》-一些人生幸福的哲理感悟

      这本书是第二次阅读了,第一次读完之后,并没有太深刻的感觉,可能也是没有及时的记下来,第二遍阅读之后感觉还是有很多的收获,书中分财富、判断力、幸福、自我救赎、哲学5个部分,讲述了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我认为关于幸福一部分是本书的精华,其论述是精彩而深刻的,超越了大多数关于幸福的论述。这里的幸福主要是内心的平和。作者核心的观点是降低自己的身份感,不要过多的评判,认为应该怎样,要去接纳,对自己的第一反应进行监测(即元认知),观察自己的反应,养成发现积极方面的习惯。好的观点摘录如下:
  •  只要始终如一,假以时日,付出一定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但不要计较自己付出了多少——一旦开始计较,耐心就会被消耗殆尽。
  • 这个需要自己对付出有合理的期待,不要算计太多,太精明,保持耐心。
  • 阻碍我们看清现实的最大因素就是我们对现实“应有的样子”有先入为主的印象。痛苦时刻的一个定义就是:当年看到的事物的真面目不是你本来想要的样子。如果想获得内心的平和,你就必须超越对万事万物的善恶评判。
  • 我们在语言上就不要说“应该”2个字,摆脱他们,这个主观性太强,要不然显得你对自己的答案不自信,要不然就会陷入自己的执念之中,要求事物按自己的想法运行。多体会试着带着好奇去理解一些事物,不要随便下结论性的评判。
  • 要持续成长,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打破现有的条件反射式的反应,改掉不良习惯。
  • 这个就是要求自己多反思,多启动元认知,观察自己的反应和情绪,不要被习惯性的反应绑架。
  • 理性很强的人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无感反应获得平和,即学会漠视自己无法控制的东西。我降低自己的身份感。
  • 练习自己的钝感力,学会漠视,心静如水。作者提出的身份感是一个很重要的点,正是因为我们觉着自己的身份是什么,对身份有了自己的定义,因此衍生出来的“应该怎样”,一旦与之不相符,就会引发痛苦。
  • 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我嫉妒别人,只是嫉妒别人的个别方面,而我不可能只拥有我嫉妒的那些东西。如果不愿意与别人百分百交换,嫉妒就毫无意义。
  • 这个就是说,一旦嫉妒别人的时候,就想如果要把他的全部跟我交换一下,自己愿意吗?这时候也许就不再嫉妒了,很多人羡慕巴菲特的财富,但是如果让你与一个80多岁的老人交换全部,包括年龄,你还会愿意接着嫉妒吗?
  • 要获得幸福感,还有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怀有感恩之心,活在当下。多想想自己被赐予了多少丰厚的礼物和宝贵的财富。
  • 对待事情,一旦要陷入消极 的反应和情绪,就要启动元认知提醒自己从正面看,要养成问“我能不能从正面解读这件事?”“这种情况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吗?”的积极的思维习惯。作者经过训练这种启动积极反应的习惯,成功降低了自己的反应时间。最开始他需要花几秒钟才能找到一件事的积极意义,而现在几乎瞬间就能做出反应。这种积极的思维习惯是可以训练的。
  • 如果习惯性的反应是消极的,未经反思的,它最终会变成失控的列车,控制你的情绪,养成自动的反应,失去了意识的控制。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2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