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丽热巴被亲妈催婚:快三十了没人要

原标题:迪丽热巴被亲妈催婚:快三十了没人要

迪丽热巴在台上吐槽自己曾被妈妈催婚的经过。

妈妈打电话给迪丽热巴,对她说:你都快30岁了,再不结婚就没有人要了。

迪丽热巴困惑地问妈妈:迪丽热巴怎么会没人要呢?

妈妈继续说:你再不结婚,妈妈就不要你了。

迪丽热巴甜甜地回复道:妈妈怎么可能呢?哪个妈妈不想要一个迪丽热巴呢?

我们毕竟不是迪丽热巴,没有这样的美貌和影响力,在面对被催婚时无法如此凡尔赛发言。

现在的年轻人均有自己的判断力,很难被家长左右。

越催,孩子只会离你越远。

-01-

孩子不需要你们这样的好

朋友小芳是个普通的单身女孩,独自在上海讨生活。她曾痛苦地向我倾诉自己的经历,年近三十的她成为家族催婚的重点对象

和所有的职场人一样,好不容易搞定甲方,挺到过年,买上车票奔赴一年未回的家,希望能享受难得的过年七天假。知道会被催婚,小芳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但现实比她想象的更糟糕,远远超出她的承受范围。

坐数小时的车刚入家门,还未坐下,母亲已经开始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轰炸:“隔壁家的那个姑娘已经结婚啦,你三姨家的孩子都生娃了,你看能不能过两天去相个亲,你也不小啦……”

父亲直接对她说道:“过年后不要回上海了,在家里找对象。”

小芳一愣,对爸爸不敢直接顶嘴,笑着说道:“我的东西都还在上海呢。”

父亲:“不要了,都不要了。你最值钱的不就是电脑吗,带回来了吧,其他东西都不要了。赶快回来,找个对象结婚。”

不要了?在上海拼搏数年积攒的生活,说不要就不要了?就是为了急匆匆地结婚?

小芳努力忍住不生气,继续笑着说道:“那我工作怎么办啊,老家也没有什么合适的工作。”

催婚大赛远远没有结束。父母催完,舅舅们催,然后是叔叔在酒桌上公开批评,所有人像看戏一样地盯着她。姑姑再来好言相劝,母亲在旁边煽风点火,连一向疼爱她的外公也冷漠不言。

所有人都说“这是为你好”,却没有一个人顾及当事人的感受。没有人替她解围,全都笑着看着她,仿佛所有的批评教育都是她应得的。

呼吸紧促,头越来越疼,小芳终于爆发了:“没结婚是我的错吗?单身是我的错吗?你们为什么要这么逼我!”

彻底撕破脸,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待在家人中间,我感觉不到一丝温暖。我只是想安安静静地过个年,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小芳苦恼地说,“我再也不会回家过年了,至少在结婚之前不会了。”

我始终想不明白催婚的意义是什么。

是让孩子更讨厌你?还是让他彻底远离你。

现在的年轻人受过高等教育,大部分都有自己的主见。

如果到了适婚年龄还是未婚,通常是没有遇到心爱的人,或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一般是经济问题),或是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要么索性就是选择单身。

无论是哪一种状态,都是个人生活选择,别人无权过度干涉。

不了解原因一味地催婚,不仅帮不到他们,还会损坏多年积累的亲情。

父母越催,孩子只会离得越远。

-02-

孩子的婚姻不是父母的工作KPI

我的母亲也是一位积极的催婚人。

我回家休息,她当着面催;我外出工作,她打电话追着催。我曾多次和她耐心解释:为什么我现在还单身,为什么我现在不想结婚,希望她不要太着急,我还没准备好,结婚可以再等等……

可她依然听不进去:

“不能再等了,三十岁就没人要了。”

“不结婚,你老了怎么办,谁来照顾你。”

“赶快找一个,不用太好,差不多就行。”

“别总想着挣钱,挣钱有什么用?你看那谁家的闺女,现在都两个孩子了,多好!”

每天的工作已够让人头疼,母亲的话更让我心寒。

虽然我明白她并不是故意为难我,她不懂,我要体谅她,但心里依然觉得难受。

每到周末我想给她打电话却不敢打,她打来又不敢接,因为我知道,一场新的催婚说教理论课又要开始了。

一个人的耐心是有限的,即使是亲生女儿。贴心的小棉袄被风雨吹久了,也会变成一副湿冷的破棉套。

和父母想要子女结婚的动力相比,催婚更容易带来压力、焦虑,让孩子厌烦头疼,甚至是憎恶。

“你结婚了,我们就放心了。”

这是父母通用的催婚口头禅,他们把孩子的婚姻大事当成自己的年底KPI。

我的妈妈经常这么说,但我听了并没有一点感动,只感觉压得我喘不过气。

非常理解为人父母那颗为孩子好,希望孩子有人照顾有人陪的心。但这句话严格来说,是无形的道德绑架,父母内心的自私:你结婚了,我就心安了。

如果孩子为了父母安心,结错婚,婚姻不幸,怎么办?父母能够负责吗?

莎士比亚说:“草率的婚姻少美满。”

现代人的婚姻呈现结婚时长缩短的特点,结婚早已不是换取一生平安的有效方式。后面可能会经历生娃,养娃,吵架,离婚,再婚,甚至再复婚,一切皆有可能。

生活本就跌宕起伏,没有一马平川。结婚只是眼前的节点,不是一生的保障。

作为孩子的亲生父母,无论孩子结不结婚,都会跟随操心一辈子。这是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决定的,但是就每一对父母而言,自己可以选择的操心程度是不同的。

孩子的婚姻不是父母的安心药,很多时候,就算子女结婚很多父母也不会安心。父母不能把自己

的安心

放在子女的婚姻上。这

课题混乱,是界限不清。

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一时的心安催促孩子匆忙结婚,是对孩子人生的不负责。

-03-

孩子不需要为父母结婚

电影《剩女为王》中,舒淇扮演的女主盛如曦是一位年届三十的优质单身白领,她一直坚持自己的婚姻观,默默等待着爱情的出现。即使妈妈一直疯狂地为她安排相亲,言语讽刺催促,她也未曾动摇。

一次偶然公司新招聘到一位助理,25岁帅气的马赛让她眼前一亮,那种失去多年的爱情感觉回来了。正当她勇敢奔向比自己小五岁的马赛,渴望拥抱属于自己的爱情时,妈妈被查出得了阿兹海默症,记忆永远停留在女儿的学生时代。

妈妈的病让她方寸大乱,难过自责席卷而来,觉得自己很不孝,没有早点结婚完成妈妈的心愿。

她找到马赛,马赛刚步入职场正在上升期,无法给她结婚的承诺。于是她把目光转向了白医生——之前妈妈为她介绍的相亲对象,人好,条件好,家庭背景也不错,是个无论有没有爱情都可以老老实实结婚的人。如果不考虑感情,嫁给他应该也不错,而且是医生,妈妈的病他也能照顾。

盛如曦主动找到白医生,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决定对命运妥协,结个婚,嫁个人,一生就这样吧。

只是没想到,父亲发现了女儿的问题,主动找到白医生沟通,这段来自一位老父亲的内心独白,堪称是父母对子女婚姻观的教科书。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或者即将成为父母,都请耐心读完这段独白:

对很多人来说,爱情跟婚姻不是百分百对等的,这我相信。而对她来说,这是她坚持了很久很久的一个准则。作为父亲,我就应该跟她一起去守护。只要她认定了,我就陪着她。

那天什么时候会到来我不知道,但我会和她站在一起。因为我是她的父亲,她在我这里,只能幸福,别的都不行。”

和一纸婚书相比,孩子更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理解。

生活已经寸步难行,不需要再多一份无意义的压力。

-04-

相信孩子可以照顾好自己

现在年轻人对催婚的抗击,是对自我生活主动权的守护。

曾有个姑娘在网上呼吁广大单身青年共同抵抗催婚,并且声明面对催婚坚决不能妥协。这个举动得到许多网友的支持,尤其是正在承受家人催婚的单身人群。

干涉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一旦屈服,人生的主动权就会落入他人手中。

婚姻成了年轻人不愿将就的底线,也是对父母之命不屈服的挑战。

不是自己选的婚姻,给不了安全感。有人陪不是安全,自己的安全感需要自己提供。

我们的父母总是担心:“不结婚,以后老了谁来照顾你啊?”

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年代的认知里,忘了现在洗衣服有全自动洗衣机,做饭有电饭煲(还有外卖),扫地有扫地机器人,万能的网络服务,未来还有机器人保姆……

父母会反驳:“你早晚有用到人的时候吧!”

是的,如果有,那一定是自己爱的人。

俄国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我愿独立自主和照自己的意思过生活;凡是我自己需求的,我欣然接受,我不需要的,我就决不希求。”

不是在催促中的盲目决定,不是为他人而结的婚姻,不是自己哭别人笑,不是被动成为生活的依附品。

“我结婚的时候,去见我的爱人,一定要用跑的。”

真正的婚姻是双向奔赴,不是喝水强按头。

婚姻不止有感情,更多的是责任。年轻人现在不结婚,大部分不是不想结婚,而是没准备好,没遇到那个对的人,不过度催促,给他们点时间会更好。

试问天下父母,你们真的能对孩子的未来幸福负责吗?

不能,一个人的幸福只有他自己能够判断,再亲近的人也只是旁观。

与其催促招人烦,不如放手,将生活的选择权归还给孩子。相信他们可以照顾好自己,可以活出幸福的模样。

对于孩子,放手是更高级的爱。

-结尾-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是爱孩子的,但容易在担忧中走偏,将婚姻视为孩子必须抓住的救命稻草,过度催婚对双方内心都会造成伤害。

不如信了那句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随它去。

孩子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轨道,结不结婚,什么时候结婚都是他的人生。

相信自己的孩子,他有能力让自己幸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45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