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烂还不会修改?试试老舍这招嘴巴改稿法

智能摘要
玄乎的是,无论我看多少遍,校对老师总能找到茬。后来牛肉面输得越来越少,偶尔还能赢几碗。他连夜赶到,发现镇上的房子都被台风倒塌了。他连夜赶到,发现镇上的房子都被台风刮倒了。直白点说,就是长短句搭配实现结构美,语调变化实现音律美。
原文约 1627 | 图片 3 | 建议阅读 4 分钟 | 评价反馈

文笔烂还不会修改?试试老舍这招嘴巴改稿法

原创叶伟民 叶伟民写作
收录于合集
#写作62
#写作方法61
#老舍1
#文学39
#作文14
图片[1]-文笔烂还不会修改?试试老舍这招嘴巴改稿法-猪文网
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这是「微习惯」栏目第 2 篇文章
让坚持变得简单


文 | 叶伟民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无论多么天才,怎么七步成诗一气呵成,还得靠改。

像鲁迅,就非常讲究炼字。他那两句著名的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初稿你一定想不到——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觅小诗。

改掉两个字,效果就大不一样。背后的苦吟,我们看不见而已。

放弃初稿即成,一字难改的幻想,好好改稿吧。方法有很多,过去我们也分享过。今天来聊个非常实用的技巧。

看稿PK念稿:差距在哪?


先说个惨痛的教训。编辑是个苦差事,文章好,夸作者,有笔误,背锅的却是编辑。因而,我那时候的工资除了总编拍板,还捏在校对老师手里。

玄乎的是,无论我看多少遍,校对老师总能找到茬。后来我为了自励,以牛肉面对赌,结果请足了小半年。校对老师见我可怜,说了个秘密:下次开口念两遍。

果真,后来牛肉面输得越来越少,偶尔还能赢几碗。

某天我终于想明白这件事:眼睛看是扫一片,嘴巴读却能逐字检阅。网上有个挺火的实验,证明眼看是跳读。不信?快速看这句:

研表究明,汉字序顺并不定一影阅响读。

扫一眼未必看出毛病吧?但只要开口念一遍,就会发现字词颠三倒四。也就是说,我用扫读来对赌逐字校对,不输才怪。

可见,眼睛不可信。相比之下,嘴巴虽笨,却能像拨珠子那样细捋词句,实属地毯式修改。

用嘴巴写作的作家


很多作家都是改稿狂人,例如老舍。他非常推崇朗诵式修改:

文字写在了纸上,我们不容易知道它们的声音好不好,音节好不好,用字现成不现成。非出着声儿念不可。嘴里念,耳朵听,我们会立刻听出文字的毛病来:有的句子太长了,应当改短;有的句子念着绕嘴,必是音节或字眼安排得不对劲,要设法调换修正;有的句子意思好,可是念起来不嘹亮,不干脆,听着不起劲,这必是句子的结构还欠妥当,或某几个字不大现成,应当再加工。一个好句子念起来嘴舒服,耳朵舒服,心里也舒服。我们拉胡琴必须先定定弦。我们朗读文章,正好像拉拉胡琴,试试弦,声音不对就马上调整。

——老舍

图片[2]-文笔烂还不会修改?试试老舍这招嘴巴改稿法-猪文网
《骆驼祥子》插图

王朔最近出了新书,受访时有个细节,说有段时间嗓子不舒服,便没写。乍一看挺蒙:这两者啥关系?

原来他的创作习惯里“念”是重要一环。他在自序里说,他是“拿口语写作的作者,检查文字也须拿口语来回溜,没磕啵儿,才觉得通顺”。

三步走:既悦眼,又悦耳


这么多大佬站台,有理论有实践,念稿子无疑是绝佳的修改方法。但具体怎么做呢?我认为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字句

先解决笔误语病。揪错字就不说了,更值得警惕的是行文暗病,例如句子成分缺失,主语偷换,搭配不当等。看以下例子:

1、可见他的隐私保护意识到了何等的薄弱程度。
2、他连夜赶到,发现镇上的房子都被台风倒塌了。

这又是属于“眼睛不觉,嘴巴不服”系列,速读极易遗漏。这两句都是谓语出了问题,“意识薄弱”就好,顺眼又顺嘴;“被台风倒塌”缺动词,应是“被台风刮倒”。再看看改后句子:

1、可见他的隐私保护意识薄弱到何等程度。
2、他连夜赶到,发现镇上的房子都被台风刮倒了。

第二层:文笔

解决了基础文病,就到了第二层,接下来要做更高级的修改——文笔。和第一层不同,不是改错句,而是让行文更好。

叶圣陶曾有言:“(文章要)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下一句跟上一句不接气啊,后一段跟前一段连得不紧密啊,词跟词的配合照应不对头啊,句子的成分多点儿或者少点儿啊,诸如此类的毛病都可以发现。同时也很容易发现该怎样说才接气,才紧密,才对头,才不多不少,而这些发现正就是修改的办法。”

接气,紧密,对头,不多不少,说的就是行文细节。来个例子:

厌倦了商场的尔虞我诈的他,渴望回归喂马、劈柴和周游世界的简单的生活。

语法、用词错了吗?没有,但不够好。超长的主语、宾语,累赘、拖沓,不脆口,不悦耳,不顺眼,失去了汉语的灵动、意境和韵律。拆长句试试:

他厌倦了商场的尔虞我诈,渴望回归简单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再念并前后对比,是不是更好读了?

图片[3]-文笔烂还不会修改?试试老舍这招嘴巴改稿法-猪文网
Photo by Orest-Sv

叶老还有一句箴言:“语言的任何疙瘩,也就是思想上的疙瘩。”我认为很对,句子写得弯弯绕,归根结底是没有想清楚重点。

第三层:文气

古人讲究“文气”,韩愈提出“气盛言宜”的创作主张,有玄乎的部分,但也有具体的地方,如汪曾祺说的“句之长短,声之高下”。直白点说,就是长短句搭配实现结构美,语调变化实现音律美。

长短句好理解,音律美却甚是微妙。汪曾祺举例:《智取威虎山》里有一句唱词,原来是“迎来春天换人间”,毛主席改了一个字,把“天”字改成“色”字,音律就大不一样了。

原句平声字多,声音太飘,中间再压一个去声,一下子就扳过来了,既悦眼,又悦耳。

| END |

*本文系“叶伟民写作”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授权。

微信公号|叶伟民写作
 新浪微博|@叶伟民写作
 知乎 | 叶伟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45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