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干货,政府工作报告里找机会……

政府工作报告里有套话,更有大事与大势。
做事情,要顺势、借势、乘势。
拆解了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捞干货。其中一些提法和表述,一些项目和活动,对于想做事的朋友们来说,感觉还是有不少机会。
比如,西安城市发展实力:
闪存芯片、单晶组件市场占有率排名全球第一。(三星)
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占全国份额14.1%,位居全国第一。(比亚迪)
航空产业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决赛优胜集群
“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位居全国第二。
全球“科技集群”排名跃升至第22位,全球科研城市百强榜排名上升至第29位
入选2022年度全国热门旅行目的地城市
比如,西安当前发展机遇:
“长期积累的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优势将会持续迸发,文旅带动消费的独特优势正在集聚释放”
关于扩大内需: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做好创新顶天立地、改革破立并举、开放内外联动三篇大文章,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和县域经济”。
关于城市发展:
向南,严控生态红线;向西,支持西咸创新发展;向东,聚力抓好高铁东城片区规划建设。
向北,全面吹响城市“北跨”发展“集结号”,坚持规划引领、交通先行、产业支撑、项目带动,制定实施《西安市“北跨”发展行动方案》,启动北辰大道北延伸、西铜路市政化改造等项目建设,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工作力量和项目布局向“北跨”聚集,促进产城融合、板块联动,构建渭河南北呼应的拥河发展格局。
中心城区,以文物保护为先,实施立体化、社会化、市场化改造优化,实现差别化发展,留住城市烟火气
——“加快碑林历史文化街区、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大唐不夜城、北院门、钟鼓楼、永宁门等特色板块品质内涵和游客体验感,支持发展沉浸式、数字化文旅新场景新业态,着力打造老城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年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8%。
——“发挥好城市更新百亿基金作用,加快推进幸福林带及周边更新工作,启动大庆智路、顺城巷崇仁坊、徐家湾等重点片区提升改造,因地制宜实施微更新微改造。
关于城市标签:
着力打造“设计之都”;打造“程序员之都”;持续扩大“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建设高品质“博物馆之城
一些有意思的提法:
引导企业在西安设立“数字总部”。
举办西安都市圈自行车赛和大学生足球联赛等系列体育赛事。
筹划搭建全市碳积分平台
鼓励居民家庭安装自用充电桩
广泛开展“红色物业”创建活动
还有很多人关切的房子问题:
坚决打好“保交楼”攻坚战,确保延期项目年内交付80%以上。
还有《狂飙》既视感:
“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有一点遗憾,没有看到“元宇宙”。
【西安的发展底色】
1、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1486.51亿元、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两项增速均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高于全国5.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
3、消费市场逐步回暖,网上零售额增长10.1%。
4、新登记市场主体43.8万户,累计在册289.7万户、增长7.7%。
5、城镇新增就业16.52万人。
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
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7%,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35.5:61.7,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注:第三产业产值和比重是衡量一个城市区域辐射力的重要指标,区域辐射力越大,三产的比重和产值就越大。强调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高,是强调对制造业的重视。)
9、六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7652.81亿元、增长27.9%。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2%,较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
10、比亚迪汽车、三星半导体2家企业产值突破千亿,新增众迪锂电池、吉利汽车、西安隆基乐叶光伏3家产值过百亿企业。
1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3万家。
12、新增上市企业12家,总数达到100家。
13、917个市级重点项目高效推进,78个高质量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14、闪存芯片、单晶组件市场占有率排名全球第一。
15、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占全国份额14.1%,位居全国第一。
16、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5.18%,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2646.42亿元、增长20%。
17、实际引进内资增长38.4%,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2倍。
18、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均突破3万亿元。
19、3项举措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20、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步伐加快,机场三期工程稳步推进,蓝田通用机场基本建成,西安东站、西延高铁西铜段开工建设,京昆高速西安段改扩建、鄠周眉高速、210国道过境公路建设进展顺利。
21、轨道交通“米”字型运营骨架网全面形成,地铁6号线二期、西户铁路公交化客运专列、西安—杨凌市域列车开通运营,地铁4号线工程荣获“詹天佑奖”。
22、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两市共同成立8个工作专班,协同推进规划、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合作任务落实,区域互联互通道路建设有序实施,科技二路市政道路建成通车。
23、市域路网体系不断完善,幸福路北延伸等一批快速路开工建设,外环高速全线建成通车,中心城区交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圆满收官,轨道、公交、慢行三网协同增效,获评全国绿色出行考核达标城市。
24、城市更新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西安试点通过自然资源部验收,入选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25、电网攻坚成效显著,建成变电站26座、在建31座,新增供电能力200万千瓦。
26、新建充电场站102座、充电桩2916根、5G基站6956个。
27、全面完成秦岭西安段“48峪”综合治理任务,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获国家资金支持。
28、斗门水库北池建成蓄水,引汉济渭二期工程与黑河引水系统并线连通,富阎供水工程联网运行,西南郊水厂一期二阶段建成供水,高新二污、沣西沣河等5座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
29、沣西、阎良等5个污泥处置项目投入运行,污泥处置实现“日产日清”。
30、仪祉湖等8座公园建成开放,新增和改造城市绿地705万平方米。
31、获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西咸新区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
3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9户,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63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8户,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跃升8位、位居全国第12名,航空产业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决赛优胜集群
33、新签约工业项目数和总投资额分别增长78.1%、54.3%,比亚迪增产扩能、隆基29GW高效单晶电池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工业投资增长25.5%。
34、获批建设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荣获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中国楼宇经济最佳范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4131.8亿元、增长9.1%。
35、“长安十二时辰+大唐不夜城”唐文化全景展示创新实践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荣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入选2022年度全国热门旅行目的地城市
36、获批建设西安综合性科学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启动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国家试点和国家先进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空天动力未来产业科技园”成为全国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
37、重组、新建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孵化载体达到104个,认定西安电子谷等“三器”示范及特色平台67个,科创大厦加速器、沣东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建成启用,国家超算西安中心一期正式投运,“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位居全国第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5家单位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38、出台“十项举措”优化创投生态,大力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
39、创建人才综合服务港、高端人才服务基地和青年人才驿站,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8287人。
40、荣获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全球“科技集群”排名跃升至第22位,全球科研城市百强榜排名上升至第29位
41、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升级上线,推出140个“两个免于提交”和115个智能审批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84.7%。
42、新组建商贸物流集团、农投集团、人才集团3家市级平台公司,合并组建陕西轨道交通集团。
43、长安号全年开行4639列、增长20.8%,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
44、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开通2条国际客运航线、4条全货运航线。
45、高新综保区获评西北地区唯一“双A”等级。
46、全市进出口总值4474.1亿元,一般贸易增长33.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40%。
47、成功举办丝博会、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全球创投峰会、首届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会员大会等重要活动,荣获“2022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会展城市”。
48、哈萨克斯坦总领事馆落地西安,成功连任世界城地组织联合主席城市,新缔结2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
49、周至猕猴桃蝉联中国区域公用品牌猕猴桃类价值排行榜第一。
50、创新开展“百名设计师进街镇”。
51、5500余套公租房建成分配,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1.23万套(间),列入全国9个激励支持城市名单。
52、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85个,惠及群众1万余户。
53、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16所,新增学位10.5万个,38所“公参民”学校全部转公,“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深入实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更加均衡。
54、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市第一医院迁建、市中心医院经开院区、市疾控中心等 22个重点医院、疾控机构项目建成,升级改造基层卫生服务机构240个,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4个。
55、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建成开放。
56、建成市体育训练中心和曲江万人竞技中心。
【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57、区域辐射带动能力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还有差距。
58、经济恢复发展基础还不够稳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完善,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9、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数字经济发展不足,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60、城市应急管理、社区治理服务、市政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面对的机遇与目标】
61、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西北地区龙头城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利好释放期、综合实力提升期,长期积累的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优势将会持续迸发,文旅带动消费的独特优势正在集聚释放
62、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物价涨幅控制在3%左右。
63、坚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引领,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把西安发展放在全国全省大局中谋划审视,加快“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建设步伐,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不断提升对陕西、对西北发展的带动能力。
64、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做好创新顶天立地、改革破立并举、开放内外联动三篇大文章,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和县域经济,构建更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65、深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坚持招大引强与招新引优相结合,健全完善项目谋划、储备、开工、建设滚动更新机制,集中优势资源保障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提升项目建设速度和效能,以高质量项目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重点工作任务】
66、协调推进机场三期、西安东站和西延、西十、西康高铁等重大工程,加快鄠周眉高速、高新至鄠邑高速复合通道、210国道西安过境公路等项目建设,启动延西高速西铜段改扩建和城环高速北段联络线工程前期工作,年内京昆高速改扩建、107省道鄠邑段提升改造等项目竣工通车。
67、实施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地区通办,年内实现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
68、加快建设西安都市圈,以交通互联为先导、以产业协作为基础,逐步疏解转移城市非核心功能,探索推动研发及核心制造在西安、生产配套在周边的一体发展新模式。
69、促进西安—咸阳一体化纵深发展,年内地铁1号线三期、16号线一期开通运营,加快实施17条主城区与西咸新区互联互通道路工程
70、大力促进西渭融合发展,深化西安与商洛、铜川、杨凌等市(区)规划统筹、建设联动、发展融合,促进西安—汉中、西安—安康协同发展。
71、加快实施“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战略。
72、向南严控生态红线,协同建好秦岭国家公园。
73、全面吹响城市“北跨”发展“集结号”,坚持规划引领、交通先行、产业支撑、项目带动,制定实施《西安市“北跨”发展行动方案》,启动北辰大道北延伸、西铜路市政化改造等项目建设,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工作力量和项目布局向“北跨”聚集,促进产城融合、板块联动,构建渭河南北呼应的拥河发展格局。
74、向西加快“七个一体化”建设,支持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
75、大力推进城东片区规划设计和道路提升改造,聚力抓好高铁东城片区规划建设,打开做靓城市“东大门”。
76、中心城区以文物保护为先,实施立体化、社会化、市场化改造优化,实现差别化发展,留住城市烟火气
77、加快6条在建地铁项目建设,新开通3条线路,运营总里程突破300公里。
78、开工建设草堂铁路货运专线,启动第二货运北环线前期工作,建成高新区有轨电车试验线,做好轨道交通四期建设规划申报工作。
79、大力推进幸福路北延伸、太白南路、东三环至临潼等快速路建设,做好二环三环扩能提升工程前期准备。
80、统筹推进两批电网攻坚项目,年内新开工变电站不少于40座、建成30座以上,全市安全供电能力力争达到1400万千瓦。
81、加快实施引蓝济李、李家河输水复线、西南郊水厂续建等重点供水工程,斗门水库南池年底达到蓄水条件,新增日供水能力30万吨。
82、抓好智能建造试点,全域推广新型基础测绘体系试点成果,有序推进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
83、全年完成城建投资1200亿元以上
84、发挥好城市更新百亿基金作用,加快推进幸福林带及周边更新工作,启动大庆智路、顺城巷崇仁坊、徐家湾等重点片区提升改造,因地制宜实施微更新微改造。
85、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实施老化燃气管道改造。
86、开展居民小区、产业园区排水管网排查整治,推进截污纳管,下大力气解决雨污混流问题。持续优化城市供排水建设管理体系,加快形成“一张网、一盘棋、一体化”大水务格局。
87、加强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网点和无接触配送设施建设。
88、深化城市交通“畅行提速”行动,推进公交场站TOD模式综合开发,全年建设公共停车位不少于2万个,建设全域智慧停车平台。
89、常态化开展城市清洁行动,新增绿地不少于500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提升公共厕所不少于210座。
90、依托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发挥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培育一批五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比亚迪汽车、三星半导体、众迪锂电池、吉利汽车、西安隆基乐叶光伏……
91、高质量建设国家先进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协同构建西汉蓉航空产业带
92、大力推进隆基100GW单晶硅片及50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开工,突出抓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三一智能制造产业园、奕斯伟硅产业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确保诺瓦光电产业化研发基地、隆基光伏产业园等90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产值400亿元以上。
93、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新增规上制造业企业130户以上。
94、加快数字服务及技术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光子、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鼓励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布局应用,前瞻布局生命健康、类脑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等一批未来产业。
95、新增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户以上、“专精特新” 企业100户以上。
96、坚持数字赋能,引导企业在西安设立“数字总部”,积极培育数字经济示范园区,举办西部数字经济博览会,国家超算西安中心二期项目交付使用,新建5G基站1000个以上。
97、建成2个以上市级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4300亿元。
98、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设计、交通设施设计、建筑工程设计和能源化工设计产业,着力打造“设计之都”
99、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打造“程序员之都”
100、推进“产业+资本”模式,引导形成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的重点产业链基金集群。
101、加快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积极创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102、坚持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围绕19条重点产业链实施精准招商,聚力招引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工业项目签约额2000亿元以上。
103、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契机,高质量办好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及配套博览会,策划举办“直通欧盟”招商活动。
104、全年实际引进内资、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2%和10%以上,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500亿元以上。
105、发挥秦创原平台效应,加快建设西安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高标准制定“双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实验室参与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支持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西安。
107、大力推进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和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新增“三器”示范平台100个以上。
108、高标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建设,着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力争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60件。
109、复制推广“一院一所一校”模式,支持院、校、所开展基础性应用研究,支撑和促进转化企业做大做强。
110、落实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开展产业创新研究,支持优势企业设立西安全球研发中心,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力促研发组织在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全覆盖,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5%以上。
111、大力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兑现落实各项激励政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3万家,全年新增上市企业超过20家。
112、加快建设“3+N”国家人才集聚平台,发挥西安人才集团、“人才服务银行”和人才发展基金作用,紧盯重点产业急需紧缺岗位招才引智。加快推进高端人才服务基地、青年人才驿站等平台建设,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培育壮大技术转移专业化人才队伍。
113、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探索向行业领军企业、链主企业下放人才确认和职称评审权限。
114、落实“十项举措”打造创投生态,发挥创新投资基金、秦创原春种基金、国家成果转化西安子基金、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增信基金等作用,为科技企业营造良好融资环境。
115、推动修订《西安市科技进步条例》,完善全市秦创原建设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建立飞地孵化模式,开展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116、擦亮叫响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全球创投峰会等特色品牌,高标准建成西安科技馆。
117、持续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为突破,促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加速向优质高效领域聚集。
118、大力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化阎良区、航空基地“区政合一”改革,推广经开区和未央区社会事务剥离移交经验做法,鼓励开发区探索实践合作共建新模式和内控增效新机制,推动开发区在全国综合评价中晋位争先。
119、持续加大市属国有企业专业化整合重组力度。
120、合理划分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调整收入划分办法,着力提高区县财政保障能力和水平
121、高质量建好西安“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促进陆港、空港协同发展。
122、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深入实施西安港扩能优化行动,持续推进多式联运,积极拓展国际班列干线,保持长安号核心指标全国领先,打造世界一流内陆港。
123、加快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抢抓机遇拓展国际客货运航线,开通更多中亚直飞国际客运航线,织密“空中丝绸之路”网络。
124、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全年新增外贸主体400家以上。
125、做好哈萨克斯坦总领事馆设立工作。
126、探索开展“综合监管一件事”试点,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制度,依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127、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加强史前遗址、周秦汉唐都城遗址、帝陵考古调查研究,做好太平遗址、秦东陵、汉文帝霸陵等重要考古发掘。
128、加强文物价值研究阐释和活化利用,高质量建设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加快推进杨官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探索建立遗址保护与城市融合发展新模式,持续提升秦始皇陵保护展示水平,做好西安城墙预防性保护。
129、加快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建设高品质“博物馆之城”。
130、打造西安大剧院、开元大剧院等文化新空间新地标。
131、支持办好第八届西安国际儿童戏剧展演、西安交响乐团大雁塔户外公演、“村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132、创建西安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133、大力培育“三都四城”品牌,策划组织“西安年”“乐享消费·嗨购西安”等系列活动,让西安文旅消费市场“火”起来。
134、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支持高品质演艺项目创新升级、接续开发,提高各类文创产品的受众度和品牌影响力。
135、加快碑林历史文化街区、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大唐不夜城、北院门、钟鼓楼、永宁门等特色板块品质内涵和游客体验感,支持发展沉浸式、数字化文旅新场景新业态,着力打造老城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年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8%。
136、大力实施商圈商业街区建设行动,持续推进钟楼—南门、小寨—大雁塔2个都会级商圈和10个城市级商圈建设,创建不少于10个夜间消费聚集区。
137、叫响做强“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品牌,持续推进沿黄城市带文旅融合发展论坛、关中平原城市群联合营销等活动,办好丝路国际音乐节、国际戏剧节、国际舞蹈节等品牌活动。
138、举办西安国际马拉松赛、西安都市圈自行车赛和大学生足球联赛等系列体育赛事,打造世界赛事名城。
139、主办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旅游局长交流会,办好“石榴花之春”中韩旅游文化交流活动,持续扩大“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中体现西安担当。
140、建设提升设施蔬菜3000亩,打造百亿级蔬菜全产业链。
141、加大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拨改投”力度,高标准建设农产品物流城,加快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142、支持建好西安(临潼)番茄种业智慧谷产业园,推动周至秦岭猕猴桃、泾河茯茶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143、支持办好乡村特色文化艺术节,打造不少于30个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一批望山见水寄乡愁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44、加快推进高陵区农村宅基地改革和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试点,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持续做好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145、设立50亿元乡村振兴基金,支持脱贫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增强联农带农能力。
146、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深化太仓—周至协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147、落实生活垃圾“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工作机制,加强建筑垃圾全流程管控,建成投运2座污泥处置厂,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打造“无废城市”。
148、筹划搭建全市碳积分平台
149、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建设集中式充换电站60座,鼓励居民家庭安装自用充电桩
150、持续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
151、支持西咸新区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
152、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全市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153、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优化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
154、年内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6所,新增学位3.3万个。年内培育“新优质学校”170所。
155、支持西安文理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城市大学。
156、积极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市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等8所重点医院和19所区县级医院、疾控机构建设。
157、坚决打好“保交楼”攻坚战,确保延期项目年内交付80%以上。
158、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万套(间),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
159、加强基层网格治理,推广未央区“小区工作站+楼栋长”模式,促进基层减负增效。
160、整治物业管理行业突出问题,广泛开展“红色物业”创建活动
161、实施“12345”市民热线扩容提升,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162、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36 分享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